以下是本网小编整理的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考点:中药炮制目的,希望能在复习上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初级中药师考试2019年专业知识点:中药炮制目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制备成饮片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制剂和调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通过净制
①去除毒性部位:蕲蛇去头(头部毒腺中含多量出血性毒,少量神经毒,溶血性毒及凝血性毒)。
②去除刺激性非药用部位:枇杷叶刷去毛(“毛能射人肺,令咳不止”)。
③除去有毒杂质: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黄芪中混入狼毒,贝母中混入光菇子;矿物药中的有害矿石。
(2)通过炮制
①高温加热:有毒成分具有不同的耐热性;
加热破坏巴豆、蓖麻子中的毒蛋白;
麸炒或炒焦降低苍术中过量的挥发油;
加热使斑蝥毒性成分斑蝥素升华。
川乌、草乌、白附子、附子等乌头属植物毒性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生物碱。
减毒方法:水浸、水漂后蒸、煮或加入辅料(如生姜、豆腐、甘草等)蒸、煮。
原理: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乌头原碱。
巴豆毒性:主要毒性成分巴豆素,巴豆油是既有毒,又有效成分(40%~60%)。
减毒方法:加热后,压榨去油。
原理:加热使巴豆毒素变性,压榨降低巴豆油的含量。
②水处理减毒:
雄黄水飞:一是使毒性成分溶于水除去,二是通过弃去杂质的操作除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③炮制降低副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消除滑肠通便的副作用,用于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
2.改变或缓和药性
中药药性: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1)改变药性
生甘草:长于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常用于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疮痈肿毒等症;
炙甘草:善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常入温补剂,取其甘温益气之功;
炮制后,药性由凉转温,功能由清转补。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缓其辛散之性。且炼蜜可润燥,故而止咳平喘增强。
“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黄连:生品苦寒,易伤脾胃,姜炙后,不仅缓其苦寒之性,而且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3.增强药物疗效
一般而言,炮制提高中药疗效方法有:
(1)增加溶出、提高疗效
(2)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3)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4)减少损失、保存疗效
(5)其他
决明子、莱菔子、芥子、苏子、青葙子:果实种子类药物,炒制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逢子必炒”);
自然铜、代赭石、炉甘石:矿物药煅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逢石必捣”)。
动物药鳖甲砂烫醋淬后,其蛋白溶出率增大;
延胡索醋炙后,其不溶或难溶性生物碱变成溶于水的生物碱盐,大大提高镇痛效果;
黄芩蒸制,杀酶保苷;
血余、棕榈煅炭,产生止血散瘀之功;
黑豆干馏成黑豆油,一药多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中医对药物作用的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中药通过炮制,可改变其作用趋向。
“生升熟降”:
莱菔子: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酒炙引药上行”:
大黄:生品苦寒、沉降,走而不守,直达下焦;酒炙借酒升提之性,作用上焦。
5.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中医对药物对于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归经)。中药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也可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柴胡、香附:醋制引药入肝;
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盐制引药入肾。
6.便于制剂和调剂
(1)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既便于制剂及调剂配方,又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如砂烫醋淬鳖甲,砂烫马钱子,蛤粉烫阿胶,火煅醋淬自然铜、代赭石。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桑螵蛸:经蒸制可以杀死虫卵利于贮藏而保存药效。
黄芩、苦杏仁:含苷类成分的药物,经蒸制可起杀酶保苷作用。
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动物类药物(如紫河车、蕲蛇),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快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有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漂洗、麸炒、酒制、醋制、密制等方法处理以达到矫臭、矫味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