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卫生资格考试栏目整理“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2017年知识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我们将竭诚为广大考生服务!
2017年检验技士重点: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2.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2)贫血类型的鉴别
重点:
过氧化物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碱性磷酸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铁染色原理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各种化学染色的原理。
2.化学染色在鉴别各类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不同,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化,可利用它们的变化识别不同的病态细胞。因此,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是临床血液病诊断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1.过氧化酶染色(POX)
(1)原理
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 ,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①(一)无颗粒。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灶反应。
图17 引自刘志洁、黄文源主编: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科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4)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图18 POX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急粒为阳性,一般颗粒多粗大。急淋呈阴性反应。而急单多为阴性,有时也为阳性,但阳性颗粒小,弥散分布。
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①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②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